最近購入了許皓宜原型卡,讓我研究的心又起
開始做起原型卡、易經、塔羅牌的比較。
原型卡基本上就是人物角色,而易經是情境
塔羅牌常常是包含人物和情境的組合
我有個信念是這樣,像塔羅牌這樣占卜的牌卡,
它應該要能夠表徵重要的人類經驗,就像沙盤物件一樣,
這個就是全包法則(Collectively Exhaustive)
當然因為元素有限,都只會是象徵,有時候就不那麼精確,
占卜師要不接受這個邏輯,
要不就接受自己其實算牌某些東西是算不出來的。
互斥法則(Mutually Exclusive)是說,
抽到不同的東西,就會講出不同的東西
不會抽到皇后講的東西和抽到女祭司會一樣
在這個邏輯之下,
牌卡之間的比較就是個對占卜有幫助的工作,
藉著比較,會發現塔羅牌沒辦法把某種概念包容進來,
這時候就可以去思考,是不是原來對某張牌的概念太限縮
而可以適度的去延展它的概念
我也實在不是很愛有人動不動就用巴納姆效應來嘲弄占星學
事實上也有人將星座背後的理論體系建立起來
像是占星、心理學與四元素一書
也是可以秉持著MECE法則,去將十二星座不同的反應區隔開來的
把那些每個人都有的反應講成是某個星座獨有是有問題的
(註一)互斥全包法則(MECE,Mutually Exclusive Collectively Exhaustive)來自於金字塔原理:思考、寫作、解決問題的邏輯方法一書,碩班時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