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網路上流傳的一段影片,小孩子無辜糾結的表情看了會覺得令人莞爾,但若走進孩子的內在,這確實也是一種經驗上的扭曲,讓我又連結到諮商理論的【個人中心學派】
【如其所是地接納孩童經驗】
個人中心學派的創始人羅傑斯(Carl Rogers)認為一個孩子在成長的過程當中,他的經驗被無條件地接納是十分重要的,當孩子經驗到恐懼或難受,或其他各種情緒,若能夠藉由他人的回應,再次的肯認自己的經驗與判斷無誤,他就越能更加信任自己的經驗與判斷,而這是一個人成為自己,自我實現的基礎。。
【從孩童的觀點理解孩童】
當我們在理解孩童經驗的時候,需要從他的觀點來認知他的內在世界,在這影片當中當然大人們會覺得無須懼怕後面的恐龍,但對孩子來說那卻是讓它不安的,兒童常因為權力低下,而被大人要求要配合社會期待,例如拍照的時候要微笑,看到陌生的大人要問好,然而這些時常和孩童的內在經驗相違背。
【愛你不帶條件】
兒童仰望照顧者提供正向的情感,然而當父母要孩童表現好,才給小孩關懷,小孩可能會對自己產生扭曲的看法,覺得自己是不值得被愛的,相反地若父母,不帶條件的關懷孩子,小孩就會認為自己值得被愛。一個覺得自己被愛的孩子,孩子不需要扭曲自己想法與感受來取悅父母親,長大後也不用扭曲自己來取悅他人,而能在人際關係當中有較佳的適應。許多父母會以再…就不愛你了,作為管教的語言,或許此話一出孩子就會聽話,但長期來說都是對孩子自我價值感的磨損。
【諮商室內】
羅傑斯的學說,後來成為諮商技術中的同理,但與其說是技術不如說是一種接近人類經驗的態度,同理成了所有心理師基礎訓練,在諮商室裡你不會聽到「你想太多了。」「你不要那麼想就好。」諮商室是一個安全的所在,你能夠傾訴所感所想,而不用憂心被評價批判,透過諮商師的專注傾聽與反映,你能夠更接近並信任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