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照現行法律,學校老師看到小孩子身上有傷痕,如果確認是家長管教造成會通報家暴,被通報家暴未必一定是家長蓄意虐待小孩,很多時候是在體罰管教中因為生氣而加重了力道,他們並不是不愛孩子,而是太愛孩子,害怕孩子學壞、變壞、被帶壞,這些體罰之後,往往是孩子誤踩了父母深懼的禁區,一半是怒,一半是懼,家長有時只見到孩子的不良行為,卻沒辦法看到自己生氣背後還有許多的害怕。
有些家長不會體罰孩子,但卻以愛與保護之名,為子女打造了金色牢籠,設以諸多限制,讓孩子在其安心的看顧之下。金色牢籠為精神分析師希爾達.布魯許(Hilda Bruch)研究厭食症個案家庭系統所體會的隱喻,這樣的意象也被常用隱喻的結構家族治療學派採納,用來凸顯描述青少年階段,親代過份保護而弱化子女、限制子女的狀況。
父母在艱辛的成長歷程中留下許多的內心困局,在進入婚姻與成為父母後,經常也讓與上一代之間未了的情結影響了婚姻關係與親職功能。厭食症的患者與他們的父母通常都是十分敏感的,為了自我保護,僵化的迴避衝突與過度保護就是最安全簡單的行為模式。這種在兒童時期可能有用的模式,對於想要振翅高飛的青少年,則經常成為希爾達.布魯許(Hilda Bruch)所稱的金色鳥籠,絆住了敏感的少女或少男。
引自《厭食家族︰探索心身症的家庭脈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