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長期關注著隱喻、象徵、原型的心理學,還有它們與各治療學派的關係,上一篇文章從影片談到隱喻與象徵,今天繼續來介紹一個與象徵有關的學派,象徵-經驗性家族治療(SEFT, symbolic-experiential family therapy)。
SEFT的創始人為華特克(Carl Whitaker, 1912–1995)。SEFT基本假設為家庭藉由「經驗」而成長,而非透過認知學習。他的工作十分倚重情感邏輯而非認知邏輯,因為華特克很常使用荒謬與幽默的技術,他的治療過程看起來十分不合理,但更精準地來說,他其實是用心的感知工作,介入合於心的道理。
他曾經對一個站在暴怒中先生前,不敢吭聲的太太說:「你知道嗎?我敢跟你打賭,他這麼生氣,是因為你剛剛對他的方式不像一個好媽媽。」他戲弄家庭成員的方式,雖然乍聽之下可笑,但卻能撼動了他們內在。
要去徹底地理解自己的經驗與覺察很困難,人的經驗也很難被描述,因為這本來就是一種內隱的心理歷程,並以「象徵」的方式展現在家庭系統。症狀本身是明顯可見的部分,然而隱含在症狀下面的象徵性意義,才是治療的焦點。治療者的任務即在於協助當事人及家庭,宏觀去看待生活經驗,讓潛藏經驗當中的象徵浮現,而不是卡在對於症狀與問題的思索。
家庭成員以自己有限內在的表徵系統來形成生活方式,當內在的世界越豐富、多樣化,人的自由度與創造力就越高。如果我們能幫案主家庭拓展他們的象徵世界,他們就能享有更豐富的人生。
有興趣多了解SEFT的讀者,可以參考下列幾本書籍,皆由張老師出版。
熱鍋上的家庭:一個家庭治療的心路歷程
與家庭共舞:象徵與經驗取向的家族治療
午夜冥思:家族治療大師華特克回憶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