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精神科、身心科特別多人對 精神科藥物 有很多顧慮
會擔心自己依賴、沒辦法脫離藥物
可以參考楊醫師的說明
我略作一些修改,摘要如下
- 不見得是藥物失效,而是身體的狀況「更糟了」。
- 人體習慣某些化學物質,減輕其效力是自然反應。
- 有的時候,除了藥物沒有更好的選擇,不用的副作用非常大。
- 如果控制良好,藥物都有機會拿掉的。
- 某些心理疾病可能真的沒辦法完全康復。
- 如果環境是致病因子,環境沒改變病也不會好。
我覺得我可以強調的部份是
如果你已經用藥一年以上
但是心理疾病的狀況只有維持而沒辦法再改善
真的可以考慮心理諮商看看
比較常見的狀況就是長期使用安眠藥
至少讓心理師有機會從心理學的角度幫你看看問題的狀況
有些體質因素比較重的心理疾病
確實心理治療能幫助的有限
但確實非常多的心理疾病是和自己的
人際脈絡、家庭經驗、童年經驗、壓力源有關
特別是現在有了開放式對話
以往覺得除藥物以外 心理治療效果不佳的思覺失調
都能開始做口談治療
心理師們對於心理疾病的幫助越來越大
如果真的長期藥物治療到了一個瓶頸
不妨嘗試一下心理治療吧
不過這部分也跟心理師的專長有關係
可以特別去尋找 對自己狀況擅長的心理師
許多嚴重的精神疾病治療,像是思覺失調
需要整合生理-心理-社會面向
生理:藥物詢問專業精神科醫生,合作找到最適合的配方
心理:創傷經驗與精神症狀高度相關,長期人際壓力與負向自我認知也都會影響病情。心理治療可以幫助。
社會:周邊的支持、社會福利、精神復健與職業重建。
至於思覺失調要怎麼真的個別需求調整、挑選
就可以問問有許多與精神困擾家庭工作的 郝柏瑋 ~
他同時也是國內開放式對話的引入者
或追蹤 Open Dialogue Network|Taiwan 台灣開放式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