撩人正夯,女性同胞最近有被撩到嗎?

在男人的心靈中,阿尼瑪是所有陰性心理傾向的化身,諸如曖昧的情感和情緒、預言徵召、對非理性事務的敏感、個人愛情的能耐、對自然界的情感,以及他與潛意識的關係。
阿尼瑪會在男人的夢中出現,她的不同面貌會被投射到他人身上,她們對男人會經常表現為某些獨特的女性特質。正是這種阿尼瑪的出現,會讓一個男人在初次看到一個女人時,一見鍾情,而且立刻就知道她是他真命天女。
在這種情況下,那個男人感到自己好像早就深心認識這個女人,他愛她愛得難以自拔,以致旁觀者會覺得她瘋了。
摘錄並改寫自人及其象徵。

生活的最大悲劇不是人的死亡,而是他們停止去愛。
—— 羅洛·梅 《愛與意志》

原文:
人生有兩大悲劇:一個是沒有得到你心愛的東西;另一個是得到了你心愛的東西。人生有兩大快樂:一個是沒有得到你心愛的東西,于是可以尋求和創造;另一個是得到了你心愛的東西,于是可以去品味和體驗。

奇蹟式問句與水晶球問句
奇蹟式問句可以協助個案建立解決問題時的景像,且快速建立晤談的目標。
水晶球問句則有異曲同工之處,它可以引導個案進入成功的未來,讓個案產生動機與新行為。例如,「如果我們可以跳躍時空,看到未來的你生活過得很幸福,你猜你會看到你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你會怎樣過日子?」
摘自https://goo.gl/v7HCdM

個人中心治療(Person-Centered Therapy)是由羅傑斯於二十世紀四、五年代在美國所創立的一個心理治療取向。強調人的正面成長和發展,並且非常著重治療師本身的態度如一致(Congruence)、真誠(Genuineness)、無條件積極關懷(Unconditional Positive Regard)和同理心(Empathy)等,而非治療的技巧。

行為主義的心理學家華生說“給我一打健全的嬰兒,把他們帶到我獨特的世界中,我可以保證,在其中隨機選出一個,訓練成為我所選定的任何類型的人物 – 醫生、律師、藝術家、巨商人,或者乞丐、竊賊,不用考慮他的天賦、傾向、能力,祖先的職業與種族。我承認這超出了事實,但是持相反主張的人已經誇張了數千年。(1930) ”
最後一句通常被省略,使得華生看起來比事實上更為激進。但也可見其對行為主義的激進觀點。


「非理性想法」容易使我們落入情緒上的困擾或適應上的困難狀況,尤其當我們對於事情的看法或評價有更多的「應該」、「一定」或「必須」如此時,更加容易陷入非理性的想法中而無法跳脫。美國心理學家Ellis曾說:「人不是為事情困擾,而是被這件事的看法困擾。」

麥克懷特提出「局外見證者」(outsider witnesses),透過旁觀者對當事人故事的傾聽,回饋當事人他自己所不知道的的優點或表現,使得當事人能在重新將這些他人的回饋,再融入對自我的描述當中,也增添看待問題故事的多重觀點。
不過,在這邊不想只當局外人了(outsider)XD

溫尼科特在《父母-嬰兒關係的理論》中提出「足夠好的媽媽」(good-enough mother)這個概念,溫尼科特認為對嬰兒的照顧是要隨時間變動的,在嬰兒出生一開始,嬰兒會需要較多的關注,隨著嬰兒成長,就要適時的放手,此外給得夠,和不要過多都一樣重要。
想要看女性心理學家的版本嗎?請由此去 -> 💖心理治療師與心理學家的撩人金句💖 PART2女性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