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心理工作者與生涯諮詢人員,在畢業後就進入學校工作,通常不須大肆宣揚,學校裡的師生就知道可以向心理師或者職涯諮詢人員尋求協助,但若有一天心理師或者職涯諮詢人員要自立門戶,成為自由工作者或行動心理師,我們該如何藉著我們的專業謀生?我們除了抱怨東西文化或民情的不同,努力去除心理諮商的汙名化,我們還能怎麼讓潛在的客戶找上我們?《專業服務行銷:分析與應用》是一本我認為可以提供相關知識的的書籍,不同於一般的服務業行銷,這本談的是針對法律、諮詢、心理諮商、教練這類 專業服務行銷 。
專業服務行銷 是一種建立使用者對服務信心的過程
許多人對於行銷常會有一個錯誤的聯想,將行銷視同為推銷或促銷,這樣的連結可能會與心理從業人員支持當事人的自主性相違背,但其實專業服務行銷應該被理解為一種「取信」的過程,或者是一種建立「信心」與「正向期待」的過程。本書的作者認為,專業服務工作者時常犯了這樣的錯誤,認為民眾已經認識他們的服務,而且有需要的時候會自動找上門來,但事實往往不是如此,心理諮商與生涯諮詢的行銷就是從業人員讓民眾知道專業服務內涵,且對專業服務有信心,對於他們的心理困擾、生涯困擾,心理師、生涯諮詢師能夠予以協助,且值得他們投注資源進行。
消除客戶對於 專業服務 不確定感是第一要務
在本書的定義裡,心理諮商與職涯諮詢都屬於一種專業服務,如同律師、醫師、管理顧問一樣都提供伴隨高度專業的服務。服務相對於商品來說是相當無形的,特別是心理諮商,非常難以衡量或具體化諮商成果,這種不確定性造成了潛在使用者的決策困難與決策焦慮,因此專業服務者的必要任務就是要緩解使用者在過程當中因為認知不明而引起的焦慮,使其確信自己選擇此專業服務是正確的,可行作法包括:
- 教育客戶:客戶對於採用心理諮商、生涯諮詢是有許多不確定的,因此需要提供客戶充足的資訊,包括何時需要心理諮商、生涯諮詢(when)?客戶可以得到什麼樣的幫助(what)?需要怎樣的諮商、諮詢(how),如何挑選與評價服務提供者(which)?
- 採用後強化信心:即便採用了心理諮商或生涯諮商,顧客可能仍無法確定自己是不是做了正確的決定,可能在不合宜的時機下中止,因此強化顧客對自己採用專業服務的判斷是必要的,專業服務工作者必須要能理解來談者在這個過程可能有的猶疑。
- 提供保證:說明專業服務帶來的成效以及此成效對來談者的重要性,並讓來談者對達成這樣的成效有信心。
專業服務行銷 需要轉換到 客戶導向思維
本書另一個強調的重點是「客戶導向」。作為一種服務交易,專業服務不是任何當事人的需求都能滿足,但也仍然必須滿足顧客的需求。專業服務行銷也並不是專業人員推出各式各樣的服務,而再去思考該如何銷售這些專業服務,而必須要以顧客的需求作為出發點才行,專業服務行銷是一種思索的過程,企圖回答如何接近專業服務能夠滿足需要的客戶,並讓他們採用專業服務。因此心理師、生涯諮詢人員去確立自己服務的對象是重要的,要確認目標客群,如此才能進而去研究他們的需求、以及對專業服務的期待。
了解顧客的期望
心理師在專業養成的過程就不斷地在進行反思與自我評價,並有專業法規與倫理對此專業服務的約束,但當事人是否持續採用心理諮商或者職涯諮詢自有其思考邏輯,採用與否常與心理師自評的諮商成效不一,作者認為專業服務必須 #超過當事人的期望時(而非僅僅是滿足),當事人才會穩定使用專業服務。專業人員透過形象與既有行銷,還有其他人的口碑推薦,往往會在當事人使用專業服務之前已經建構起某種服務期望,心理師需要理解與處理當事人不合理的期望,並且讓當事人知道有那些承諾是 #會被兌現的,當事人也常會有些隱而不說的期望,或者十分個人化的期望,都是需要討論與溝通的,期望的滿足與否決定了是否繼續沿用服務,如果對心理師的專業失去信心,或者有諸多替代解決方案,都會減少顧客採用心理諮商、生涯諮商的可能性。另外心理諮商對許多人來說都是初次體驗,他們的使用經驗往往也成了民眾對於國內心理諮商服務的口碑,怎麼去鞏固民眾對於諮商專業的信心是十分重要的。
心理諮商與生涯諮詢的服務因為有其抽象性,而且未使用所帶來的負面狀況也比較可以忍受,因此時常被忽略,心理師法已通過二十年,民眾對於心理師的信任卻也仍然在逐步建立當中,去研究心理諮商這項專業服務能如何在民眾心中確立起對它的信任,很值得我們在繼續透過行銷這門專業知識來達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