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對於心理諮商、心理治療的認識受到國外文化的影響,而誤以為台灣有「心理醫師」,專門坐在椅子上談話,處理個案的心理困頓。事實上在台灣並沒有心理醫師,在台灣有的是精神科醫師、臨床心理師與諮商心理師。
諮商心理師
依據心理師法,諮商心理師之業務範圍如下:一、一般心理狀態與功能之心理衡鑑。二、心理發展偏差與障礙之心理諮商與心理治療。三、認知、情緒或行為偏差與障礙之心理諮商與心理治療。四、社會適應偏差與障礙之心理諮商與心理治療。五、精神官能症之心理諮商與心理治療。
諮商心理師主要在處理一般民眾在不同生活場域會遇到的心理困擾,例如家庭困擾、婚姻與伴侶困擾、企業員工身心健康、哀傷輔導,關注人與環境的互動,或者群體的人際關係,例如家庭系統與企業組織。在研究所的課程上就會有像家庭諮商、伴侶諮商、企業員工諮商等課程。
另外,多數設立諮商所的學校前身為師範體系,研究所名稱上除了心理諮商時常還包括輔導或教育心理,諮商心理師對於校園內學生的適應議題較臨床心理師、精神科醫師來得熟悉,像是生涯諮商、學習輔導等。
諮商心理師實習的場域相當廣泛,多數會在教育的體系,如各縣市的學生諮商中心,處理小中高不同階段的學生,或者在大學的諮商中心,也有可能至各地的心理諮商所實習,提供社區民眾諮商服務,少部分會進入精神科診所或醫院實習。
原則上若當事人在小高中大的求學階段,學校都能提供免費的諮商輔導服務,可以優先考慮。
若是一般成人,可以先使用免費的張老師專線,有些縣市的衛生局也有提供免費的心理諮商,若願意付費,則可以在google map上搜尋心理諮商所,找尋離家最近的心理諮商所。
精神科醫師
精神科醫師和臨床心理師在大醫院裡會搭配合作,通常有嚴重心理困擾的人會求助於精神科,精神科醫師會下診斷,開立精神藥物,這兩件事情是臨床心理師和諮商心理師都不能做的。通常這也是尋求精神科醫師最主要的目的,確定病情與治療方向,取得藥物來改善症狀、心理功能。
精神科有些地方會稱作身心科,若處遇的對象是兒童,有些地方會稱作兒童心智科,若是懷疑有兒少的心理疾病,例如ADHD、自閉光譜症候群、選擇性緘默症,建議求助兒童心智科。
精神科醫師主要處遇的方式是透過藥物治療,也有些精神科醫師因為個人興趣也會另外專精口語心理治療,但收費上相較於心理師們就昂貴得多。
臨床心理師
有些時候病人的狀況有些複雜,精神科醫師難以在第一次就評估完全,此時則會交給臨床心理師進行心理衡鑑,透過心理測驗如智力測驗、還有各種心理疾病的相關測驗,個人史的瞭解,通盤地去了解求助者的問題是否真的由心理疾病所引起,若是,又是哪些疾病,症狀有多嚴重。臨床心理師會提供給醫師一份衡鑑報告,供醫師做醫療決策。若醫師認為個案需要口談的心理治療,則會再交由臨床心理師執行,有部分的精神科醫師對口談心理治療也有興趣,他們也會自行接案。
臨床心理師的培訓大部分是為了滿足上述的需求,因此在臨床心理師的養成過程相當注重心理疾病的衡鑑以及心理疾病的心理治療,他們實習的場所也幾乎都是在醫院。
在社區臨床心理師會開設心理治療所,如果有懷疑學齡前的兒童心理有心理疾病,或者有發展的異常,會建議優先找臨床心理師進行評估。
在心理師法的規定上,臨床心理師可以執行所有諮商心理的業務,除此之外,因為臨床心理師有較多的生理、神經的知識,他們還可以執行精神病或腦部心智功能之心理衡鑑與心理治療。
如何在精神科醫師、臨床心理師、諮商心理師間選擇?
在了解精神科醫師、臨床心理師與諮商心理師的業務後,也許還是會有點困惑,不知道要怎麼抉擇起,原則上直接向心理師求助是不會有甚麼問題的,心理師具備一定的精神疾病評估能力,若開始進行心理諮商之後懷疑有精神疾病,心理師也會再建議去看精神科醫師。若比較不傾向接受藥物處遇,也可以直接找心理師。
若已經出現嚴重的身心症狀,或者心理狀態、功能出現突然巨大的改變,想要快速的功能恢復或者症狀改善,或者擔心有精神疾病的話,會建議優先至精神科就醫,以減少症狀對日常生活的影響,如失眠、嚴重情緒低落或亢奮、嚴重焦慮、妄想、幻覺。
若困擾主要是和環境的人際互動有關,需要討論如何與他人互動,或是想探索個人的生涯,或做內在的自我了解與探索,則可以找尋心理諮商所或找尋諮商心理師求助。
如果是有確診精神疾病,特別是難以根治的心理疾病,像是思覺失調、躁鬱症、過動症、自閉症、強迫症,一般來說臨床心理師會有更豐富的處遇經驗。
如果你考量自己可能需要長期的心理支持,想要對自己有深入的探索,需要一段長期穩定的關係,心理諮商所、心理治療所的心理師會是比較好的選擇。
有一些身心科診所內部設有諮商心理師、臨床心理師,若不知道該如何求助,也可個可以優先考慮的方向,可以先讓醫師評估過,讓醫師來判斷,例如我們文心診所就是備有精神科醫師、臨床心理師、諮商心理師的地方。
雖然臨床與諮商這兩大類的分野,可以稍微區隔一下兩種心理師的特色,但是還是要看個別的心理師個人在取得證照後,長期的繼續教育內容以及工作的場所而定,求助前可以多了解心理師的背景再決定,在開始會談後也可以主動詢問心理師的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