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AI會算命,命理師 還能做什麼?
當我開始將占星、人類圖等命理資料餵給 ChatGPT 時,我驚訝地發現——AI其實真的「會算命」!我經營另一個粉專【榮格心理學星座塔羅】,從去年十月中就開始嘗試用 ChatGPT 解命盤。雖然直接丟命盤它無法判讀,但只要我手動輸入資訊,它就能產出多樣詮釋,甚至可以指定學派、文字風格與長度。

我還試了人類圖與八字,前者能結合許多系統化知識,後者雖然還待驗證,但也已有模有樣。塔羅也可以透過抽牌+拍照+輸入牌意進行解讀。紫微斗數目前還無法判讀三方四正,尚不推薦。
這一切讓我開始思考:
📌 當人人都能用AI解命盤,命理師 的價值在哪裡?
命理市場五力分析:AI如何攪動這場靈性風暴?
我們可以借用波特的五力分析,重新理解命理產業在AI衝擊下的全貌。
1. 同業競爭(極高)
命理向來是競爭激烈的產業,占星、紫微、塔羅、八字等遍地開花。社群平台上新老師不斷出現,且現在只要熟讀翻譯書籍,就能快速入門。
在沒有地緣限制的情況下,「大者恆大」趨勢會越來越明顯。
2. 潛在新進者威脅(高)
AI工具的出現,讓命理變成「幾週速成」。新手透過排盤網站與 GPT 解說,就能創造「看起來很專業」的品牌。甚至有人低價搶客,推出 AI 解牌服務。
3. 替代品威脅(極高)
未來的最大對手可能不是別的老師,而是「懂說話」的AI。
它不只講資料比你快,還能加上情緒支持,當你只是輸出資訊,它甚至能取代你整體服務價值。
4. 顧客議價能力(中高)
現代消費者選擇太多,但信任太少。品牌不明、風格模糊的命理師,容易被比價淘汰。
但若能建立深度連結,讓顧客說出:「我只想找你算。」你就擁有難以被替代的價值。
5. 平台依賴風險(高)
命理師 大多仰賴 IG、FB、YouTube 吸客,但平台規則常變、觸及不穩。因此,未來能否建立「自己擁有的流量」將是生死關鍵,如 Email 名單、會員制等。

命理產業未來走向:誰會留下來?
初階市場:AI全面取代
大多數人只想知道「什麼時候交到男友」、「今年運勢如何」,這類快速命理服務將會 App 化與自動化,成為「快餐式命理」。
中階從業者:將面臨淘汰
缺乏特色的 命理師 將被市場汰換。未來只留下有觀點、有品牌、有風格的創作者。
高階市場:價值翻倍、競爭更激烈
擁有自媒體魅力、創造內容影響力的 命理師,會得到更多舞台。但這也是一場高風險競賽,未來甚至可能進化成團隊作業模式。
命理師 的五種轉型方向:你適合哪一種?
以下是我觀察到的五種主流轉型路線,幫助你重新定位自己:
1. 心理占星師:深度對話的探索者
將占星與心理學結合(如榮格、依附理論),協助客戶認識自我、規劃人生。例如「寬以居之-占星派對」便是代表性案例。
2. 靈性導師/象徵陪伴者:生命歷程的見證人
整合塔羅、神話、靜心與占星,提供療癒與陪伴。例如用儀式與象徵協助轉化人生關卡。
3. 數位內容創作者:用觀點打造影響力
經營 YouTube、Podcast、IG 等平台,結合故事與時事,打造命理 IP,並轉換成商品與服務。
4. 在地文化實驗者:發展本土命理語言
結合本土文化、原住民符號或台語敘事,創造具有文化識別力的命理新脈絡。
例如:「于玥心理師的心靈命理」探索台灣歷史下的命理符號學。
5. 命理 × AI 工具設計師:未來產業的橋樑者
參與開發占星App、GPT腳本、智慧命盤邏輯,讓你不只是解盤者,更是設計者,創造嶄新命理互動體驗。
結語:真正無可取代的,不是技術,而是你的人生故事
AI 會解命盤,但不會陪你過人生。
解盤的內容人人可說,但「你陪我走過那段時間」的那句話,只有你能說。
未來命理師的價值,不在知識多寡,而在能否帶來陪伴、深度與真實連結。
🪄 若你是正在探索轉型的命理師,或想了解 AI 如何影響命理產業,歡迎留言與我交流。
你也可以從今天開始,試著幫自己「算一算」,看AI如何改變你的命理觀